1. 从低处到高处,或由远处到近处。
引宋·姜夔〈李陵台〉诗:「望望虽不见,时时一上来。」
2. 起初、开始。
例如:「他一上来,便大肆革新。」
3. 用在形容词后面,表示程度的增加。
引《水浒传·第四五回》:「那妇人三杯酒落肚,便觉有些朦朦胧胧上来。」
1. 犹言以上,上述。
引章炳麟 《国家论》:“上来三事,所谓遮拨国家,然期望有政府者,亦非因是而被障碍。”
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九篇:“上来所举之外,尚有不知作者之《李卫公别传》、《李林甫外传》, 郭湜 之《高力士外传》, 姚汝能 之《安禄山事迹》等。”
2. 由低处走到高处;由远处走到近处。
引宋 姜夔 《李陵台》诗:“望望虽不见,时时一上来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次早纔交五鼓, 安老爷 合 邓九公 早都起来, 褚一官 陆葆安 两个已经遍体行装的上来伺候。”
鲁迅 《呐喊·故乡》:“闰土 说着,又叫 水生 上来打拱。”
3. 指人员从较低的部门到较高的部门。
引毛泽东 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》:“越是上层越没有东西。要解决问题,一定要自己下去,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。”
4. 出场。
引唐 刘禹锡 《竹枝》词之一:“南人上来歌一曲,北人莫上动乡情。”
5. 开始;起头。
引刘白羽 《石油英雄之歌》:“就是 贾先梅 所在的这个会战小分队,上来会战时,只有一顶帐篷。”
柯岩 《追赶太阳的人》:“吴丙治 告诉我:这可不是一上来就能做到的,他也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呢。”
6. 增长;上升。
引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做是应该的,只是年纪上来了,到底差劲了。”
7. 用在动词后面。表示动作由低处到高处或由远处到近处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智深 走到半山亭子上,坐了一回,酒却涌上来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三回:“茶馆里送上一壶乾烘茶,一碟透糖,一碟梅豆上来。”
8. 用在动词后面。表示动作成功。
引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对 北平 的俏皮话儿,他知道不少,只是说不利落;别人说,他懂得,他自己说不上来。”
9. 用在形容词后面,表示程度的增加。
引如:天色黑上来了。
to come up, to approach, (verb complement indicating success)
heraufkommen (V), heraufkommen (V)
monter vers soi, Viens ! (à qqn plus bas que soi)
Copyright © 2019-2025 waicidian.com · 黔ICP备1800203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