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 - 现代汉语词典在线查询,海量四字词语大全 手机版
网站首页 公车上书的意思
gōngchēshàngshū

公车上书


繁体公車上書

拼音gōng chē shàng shū

注音ㄍㄨㄥ ㄔㄜ ㄕㄤˋ ㄕㄨ

时间2022-07-14 22:22:27

浏览0


词语解释

公车上书 [ gōng chē shàng shū ]

1. 汉制,吏民上书言事,均由公车令接待。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。

2. 指清末一历史事件。公元1895年(清光绪二一年)4月,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,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《马关条约》,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。是年,康有为在京会试,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,提出拒签和约、迁都抗战、变法图强三项主张,震撼全国。史称“公车上书”。


引证解释

1. 汉 制,吏民上书言事,均由公车令接待。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。
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朔 初入 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千奏牘。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,仅然能胜之。”

2. 指 清 末一历史事件。公元1895年( 清 光绪 二一年)4月, 清 政府在 中 日 甲午战争中失败,派 李鸿章 赴 日 签订不平等的《马关条约》,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。是年, 康有为 在京会试,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,提出拒签和约、迁都抗战、变法图强三项主张,震撼全国。史称“公车上书”。

吴玉章 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一:“当时正在 北京 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、请愿, 康有为 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馀人,举行了著名的‘公车上书’,要求拒和迁都,变法图强。”


词语组词

相关词语